有人跟我说:“你用ChatGPT走火入魔了吧?拉个屎都先要先问ChatGPT一下再决定?ChatGPT的答案相当于抄书本、生硬照搬,没有实际借鉴意义。”,对此你怎么看?如何一一反驳对方这些观点?
这位朋友的观点其实有一些误解,或者说是对使用ChatGPT的方式存在一些偏见。以下是我对这些观点的分析和反驳:
1、“走火入魔了吧?拉个屎都先要先问ChatGPT一下再决定?”
这句话其实是在调侃和夸大使用ChatGPT的情况。实际上,ChatGPT是工具,和其他工具(比如搜索引擎、书籍、数据库等)一样,用来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、启发思路或者解决问题。你用它做决策时,更多的是根据需要来判断它是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,而不是让它决定一切。
反驳:工具的使用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效率。过度依赖任何工具都会有问题,但如果合理地使用,就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或思考效率。并且,问ChatGPT并不代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,而是通过它获取更多的思路或信息。
2、“ChatGPT的答案相当于抄书本、生硬照搬,没有实际借鉴意义。”
这是一种对AI生成内容的常见误解。ChatGPT并不是简单的抄袭,它是通过大量数据训练,基于概率生成回答。它不仅仅照搬内容,更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生成,帮助整理思路、优化表达,甚至创造新的构想。
反驳:ChatGPT的回答是根据上下文和用户提问来生成的,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。它能帮助用户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梳理,尤其是提供灵感、解决困惑、或总结复杂的信息。AI并不是替代创造性,而是提供一种辅助工具,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。
3、“没有实际借鉴意义。”
这个观点忽视了AI的作用本质。ChatGPT提供的答案并不是最终结论,而是一个参考框架,帮助你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,或者提供启发,让你从不同角度思考。
反驳:ChatGPT的回答是有实际借鉴意义的,因为它能帮助用户整理信息、提供不同的视角,甚至给出解决方案。实际借鉴意义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答案上,更体现在帮助用户思考、构建思维模型上。在很多领域,AI已经被广泛用于辅佐决策和创作,这些实际的案例和应用是无可否认的。
总的来说,任何工具的使用都取决于使用者的方式和目的。ChatGPT是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,它能为你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多元化的视角,如何利用它取决于你自己的判断。合理的使用并不会让人“走火入魔”,而是能帮助更好地提升效率和思考质量。